当前位置: 主页 > 推广 >   正文

读懂系统7大固有漏洞让你对周围的世界运转的趋势未卜先知1

导读: 因为系统的一些固有结构、特性,并且这些结构与特性不容易被改变,从而导致了系统的一些固有漏洞,当我们读懂这七大系统漏洞,便会提前预知系统必然发展的方向,提前预知系统中众人行为模式,换句话,我们很容易看透周围的世界未来发展方向,做到胸有丘壑,未卜先知!  所谓的“公地悲剧”陷阱,指的是在一个系统中,如果系统中的人们共同分享系统中有限资源上,那么就非常容易陷入逐步增加开发或消耗的趋势,从而最终导致整

  因为系统的一些固有结构、特性,并且这些结构与特性不容易被改变,从而导致了系统的一些固有漏洞,当我们读懂这七大系统漏洞,便会提前预知系统必然发展的方向,提前预知系统中众人行为模式,换句话,我们很容易看透周围的世界未来发展方向,做到胸有丘壑,未卜先知!

  所谓的“公地悲剧”陷阱,指的是在一个系统中,如果系统中的人们共同分享系统中有限资源上,那么就非常容易陷入逐步增加开发或消耗的趋势,从而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公地悲剧”陷阱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在一个系统有限的环境中,正向反馈环路,及有限理性的结果。

  在某片草场上,对所有的牧民都开放,而且是免费的。显然,每个牧民都会竭尽全力扩大自己的畜牧规模,不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们都会明确或含蓄地思考:“如果我再增加一头牲畜,会带来怎样的收益呢?”

  每个牧民都可以从额外增加的牲畜中获得收益,正面收益接近于+1。但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这样的行动,导致过度放牧效应的结果将由所有人共同来承担。因此,对于单个的牧民来说,负面影响只是微不足道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每一个有限理性的牧民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断扩大牧群的规模。这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因此,悲剧就此产生……

  每个牧民都被困在这个系统中,迫使他们不受限制地增加牲畜数量。然而,资源是有限的。草场越少,牲畜就越容易将草吃光;失去了草根,土壤容易被雨水冲刷,变得贫瘠,进而使草的生长更加困难。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正向反馈环路。

  任何一个系统都离不开资源的使用者(比如奶牛和牧民),他们有很强的增长动力,且增长速度不被系统的状况所影响。拿单个牧民来说,没有理由、动机和强烈的反馈,使其不再扩大自己的牧群规模,从而防止过度放牧。相反,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随着使用者的增加,资源的使用也逐渐增加,导致每个使用者可获得的资源减少。如果每个使用者都按照有限的理性原则行事(即“没有理由只让我一个人不扩大牧群规模”),则没有理由限制任何人减少资源的使用。因此,资源的使用速度将超过资源的负荷能力。然而,由于缺乏与使用者行为相关的反馈,过度的资源利用将继续下去,导致资源的逐渐耗竭。最终,这将引发一个加速耗竭的循环,导致资源枯竭,所有使用者都将遭受损失。

  你可能会问,不会所有人都这么短视吗,以至于大家最后同归于尽?但是,不幸的是,这样的状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对某个景色秀丽的国家公园来说,如果对游客数量不加限制,将很快人满为患,自然的美景被破坏殆尽;

  ●使用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直接的好处,尽管由此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产生“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变化,但人们仍一如既往;

  ●每个国家或单位,都不对污染物加以处理就排放到大海,或河流的下游或下风向,在使用的过程中,它们的成本可以降低,利润得以增加,但是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你还可以问问你自己:你是否愿意为了减少空气污染而少开一天车?你是否愿意自己动手处理自己生产的垃圾?

  这一系统的结构,使得对整个社区和未来更负责任的行为对自己好处不大且成本高昂,反而不如自私行为更为便捷且有利。

  “公地悲剧”之所以产生,原因是资源的消耗与资源的使用者数量增长之间的反馈缺失了,或者时间延迟太长,再加上系统中每个人的有限理性。

  。通过帮助人们深刻认识到不受限制地使用公共资源所带来的后果,激发道德美德,鼓励节制行为。借助社会舆论谴责或严厉惩罚,唤起人们对于资源过度使用的警觉。

  。将共享资源划归个人所有,每人对自身行为的结果负有责任。若有人无法自我约束,导致资源使用超出其资源负荷能力,他们将自行承受后果,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即“达成共识,强制执行”。管理措施可以多种多样,从严格禁止特定行为,到引入配额、许可、税收调整和激励机制等。确保管控有效需要强制性的监管措施和惩罚机制的支持。

  在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达成共识,强制执行”的安排,大多数规则是如此常见,以至于我们往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每一种这样的安排既保护人们使用资源的自由,又同时限制人们无节制地使用公共资源。例如:

  ● 在繁忙的交叉路口,公共道路空间的利用受到交通信号灯的管理。每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能任意选择过马路的时间。然而,当绿灯亮起,你可以更加安全、无阻碍地通过。若没有信号灯,个人随意行动可能导致交通混乱。

  ● 在市中心区域,使用计时收费装置限制大众使用公共停车位,不仅要付费,还限制了占用停车位的时间。在这方面,你没有完全的自主权,但得益于计时收费装置,你在需要时更有机会找到停车位。

  “公地悲剧”陷阱是指在存在一个共享资源的情况下,每个使用者能够从该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益,使用越多,收益也越大。然而,过度使用这一资源所带来的成本却需要由所有人共同分担。因此,整体资源状况与单个参与者对资源使用之间的反馈关系非常薄弱,这最终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耗竭,进而使每个人都失去了可用的资源。

  为应对这种情况,可以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使他们认识到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可以通过恢复或增强资源状况与使用者行为之间的薄弱反馈联系来进行干预。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将资源私有化,这样每个使用者都能直接感受到自己滥用资源的后果;二是针对那些不适合划分和私有化的资源,需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管。

  所谓目标侵蚀现象,指的是在一个系统中,当我们察觉系统状态恶化时,我们对预期结果的期望降低。随着期望下降,与当前状态的差距减小,从而导致采取的纠正行动减少。随着纠正行动的减少,系统状态恶化的程度也会增加。这种循环持续下去,最终会导致系统绩效持续下降,即系统的最初目标逐渐被侵蚀。

  比如:在一个系统的,如一家企业、医院、河水或空气、你的体重超标、你的慢跑计划等等都会有一个绩效目标,或期望的系统状态。如果系统的实际状态与目标或期望相比存在差距,假如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医院的服务品质不断下降,河水或空气质量持续恶化,虽然定期节食但体重依然在增长,自己一度坚持的慢跑也越来越懈怠了。

  这时系统主体就会不自觉的采取行动,即调节回路,从而会使绩效表现达到并保持在期望的水平上。

内容